• 首頁
  • 要聞關注
  • 國際國內
  • 龍江新聞
  • 民生關注
  • 經濟農業(yè)
  • 文化旅游
  • 教育體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聲音
  • 法治在線
  • 數字報刊
  • ???
  • Pусский
  • 黑龍江新聞網 >> 文化旅游
    跟著博物館去旅行
    “五一”假期全省博物館接待觀眾近百萬人次

    □本報記者 李淅

    這個“五一”假期,走進遍布黑龍江各市地的博物館,沉浸式體驗中華傳統(tǒng)文化魅力,成為近百萬市民和游客的休閑選擇。據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統(tǒng)計,“五一”假期,我省各地博物館共計接待觀眾95.4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6%,全省多家博物館的日接待觀眾人數甚至觸達上限,博物館呈現(xiàn)“人從眾”態(tài)勢。

    記者了解到,為了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五一”假期前夕,省文化和旅游廳積極指導全省各地博物館在原有的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基礎上,著力策劃推出百余項特色展覽和系列文化活動。鼓勵各博物館立足館藏資源,創(chuàng)新設計有顏值、有內涵、有創(chuàng)意的展覽和活動,引領公眾開啟歷史文化“心靈之旅”,打造“跟著博物館去旅行”的文化休閑新業(yè)態(tài)。

    公眾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與博物館積極求新求變的努力,呈現(xiàn)了雙向“奔赴”——

    館館有特色,體驗更舒心

    省博物館推出“致敬工匠精神 勞動創(chuàng)造歷史”活動,以演繹和互動問答等形式,展示農業(yè)、林業(yè)、石油、煤礦等領域勞動者的拼搏付出與發(fā)展成就。

    “穿漢服、學養(yǎng)生、誦經典”,省民族博物館解鎖博物館新的“打開方式”,通過各具特色的活動打造十大主題板塊,形成“環(huán)形”文化路線。無論是在“脈絡尋春”中體驗養(yǎng)生錘制作,還是在“潮流咕卡”中混搭古今美學,或是在“詩啟芳華”中感受詩歌魅力,都讓文化更生動地融入生活。來自內蒙古的游客章先生表示:“今年‘五一’來黑龍江旅游,在紅磚綠瓦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還親身體驗了參與度高、趣味性強、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傳統(tǒng)文化互動游戲,別有一番風味?!?/p>

    哈爾濱市博物館發(fā)揮“博物館群”優(yōu)勢,根據23個主題博物館的特點,為觀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產品。特色展覽、趣味活動、革命傳承、線上直播,每一項都讓觀眾“忙”翻天?!拔逡弧逼陂g,線上直播觀看人數400余萬人次,讓看文物、學歷史打破了空間限制。

    蕭紅故居紀念館聯(lián)合常德丁玲紀念館推出“黃金時代——‘五四丁玲’走進蕭紅展”,深受文藝青年喜愛。來自山東的王女士表示:“我特別喜歡蕭紅的作品,尤其是《呼蘭河畔》中蕭紅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今天特別幸運參加了新展啟幕,逛故居、看展覽不虛此行?!?/p>

    第四次文物普查如火如荼,伊春市博物館推出“伊春市第四次文物普查成果展”,訴說伊春的歷史變遷與發(fā)展脈絡。

    研學展新意,文旅融合引共鳴

    博物館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是孩子們生動活潑的第二課堂?!拔逡弧奔倨?,龍江博物館研學正當時。

    在黑河市璦琿歷史紀念館中,研學導師為學生們講述國家版圖、規(guī)范使用國家地圖和中俄東部領土的演變歷史等知識,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愛國主義教育。博物館負責人表示:“通過‘拼地圖’比賽以及趣味知識互動問答等,進一步增強同學們的版圖意識,激發(fā)愛國熱情。”

    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舉辦“線系古今紙載鄉(xiāng)愁——‘風箏’的故事”青少年研學活動。以“博物館+非遺”帶領青少年在竹篾絹帛中解碼中華文明,在旅俄僑史中感悟家國情懷。

    七臺河博物館開展“青山綠水——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技法”研學活動,帶領孩子們共情山水,開啟探索青山綠水藝術魅力的旅程。

    湯原縣博物館里小朋友們用眼看、用耳聽、用筆畫、用心記,探尋歷史記憶,開啟沉浸式求知之旅。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推出“新時代青年先鋒代表分享感悟”等系列活動,是致敬也是弘揚傳承。

    “上新”又貼心,服務有溫度

    “五一”期間,黑龍江全省各地博物館優(yōu)化預約參觀,科學分流觀眾,適時延長開館時間,“上新”文物展品,增加講解場次,大大提升了觀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齊齊哈爾市博物館“上新”日本九八式軍刀、日軍家書等多件重量級展品,與現(xiàn)有展覽形成互文,豐富展覽敘事。

    “五一”期間,全省60余家博物館提前向社會發(fā)布開館公告和展覽活動預告;50余家博物館根據客流增加講解和活動場次:綏化市博物館滿足觀眾參觀需求,延長閉館時間;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和湯原博物館節(jié)前開展設備設施維護及安全檢查和演練;哈爾濱南崗博物館美化館區(qū)環(huán)境,看展、賞花,邂逅浪漫春光;東寧博物館優(yōu)化館區(qū)環(huán)境,修剪綠植、更換40個垃圾桶;中東鐵路博物館依托網紅小鎮(zhèn),室內看展覽,室外游遺址,相互補充,交相呼應。

    這個“五一”,黑龍江的一座座博物館不再只是靜默的歷史容器,而成為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狂歡”。近百萬游客的腳步,丈量著這片土地的文明厚度;沉浸式的互動體驗,激活了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脈搏。從線下展覽到云端漫游,從紅色基因到國際交流,博物館正以開放的姿態(tài),書寫著龍江文旅融合的新篇章。正如一位游客所言:“在這里,一眼萬年的不僅是文物,更是我們對文化自信的深情凝望。”

    掃碼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 版權所有黑龍江日報報業(yè)集團 黑ICP備11001326-2號,未經允許不得鏡像、復制、下載
  • 黑龍江日報報業(yè)集團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qū)地段街1號
  • 許可證編號:23120170002 黑網公安備 23010202010023號